数藏向左,NFT 向右

文/尹宁

出品/陀螺研究院

数字藏品,自2021年在国内崛起以来,其与NFT的对比从未停歇。从上链模式到数据主权,从炒作需求到实际应用,从售卖形式到价值属性,在各种抽丝剥茧般的比较中,围绕两者孰优孰劣的讨论不绝于耳。

近段时间,幻核的裁撤传闻让舆论进一步发酵,作为数字藏品的标志性平台,幻核激起数字藏品千层浪,更引起数藏用户的广泛热议。不少用户质疑幻核裁撤后藏品的价值,并进一步对基于联盟链所构建的数字藏品存在性产生怀疑,同时对海外NFT的共识性大加追崇,更有甚者,认为幻核的裁撤是掀掉了中国版NFT最后一块遮羞布。

数字藏品与NFT差异何在?数字藏品是否仅是联盟链下巨头集聚勾结牟利的一颗棋子?在纷至沓来的追问中,仿若双生花般的两者似乎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数字藏品崛起之路:大厂主导,去魅造神

尽管国内此前已有零星NFT产品销售,但其正式获得市场反响是在2021年6月,彼时其还未被正名为数字藏品,支付宝蚂蚁链粉丝粒小程序联名敦煌美术研究所,推出了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两款支付宝付款码NFT皮肤,基于蚂蚁链生成,每款限量发行8000份,初始发行价是9.9元加 10 个支付宝积分。作为大厂+NFT+敦煌的概念叠加产物,NFT皮肤受到市场热捧,开售后秒罄,市场的积极反应应证了NFT商业逻辑的可行性,也让众多厂家嗅到了商机。8月,腾讯紧随其后推出NFT发行平台“幻核”,并发售了腾讯视频出品的《十三邀》为主题的NFT,售价18元,限量300枚。至此,在两大巨头的加持下,NFT产品交易在我国正式拉开了序幕。

NFT热潮在10月23日迎来了首次变局。当日,支付宝小程序“蚂蚁粉丝粒”及腾讯旗下NFT发行平台“幻核”内页中,“NFT”字样全部消失,改为“数字藏品”。伴随着海外NFT炒作的火热,为规避监管风险,在大厂们不言而喻的默契中,国内NFT正式更名为数字藏品。

11月,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发布《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研究报告》,编写单位涵盖蚂蚁、腾讯、中国信通院、趣链、京东等多家机构,报告对数字藏品的概念厘清,认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是基于联盟区块链技术生成和发行的,只能被通过了实名认证的区块链用户所拥有、具备唯一标识的非同质化数字商品。大厂共识初显,将数字藏品定义为数字商品,脱离其金融化属性,但值得关注的是,藏品这一概念将数字商品认定为数字收藏品,本身就具有投资属性,这也为后续数字藏品的炒作埋下了隐患。

此后,数字藏品在我国愈演愈烈,开始由互联网以点带面快速向全产业范围转移。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传统上市公司甚至官方机构持续涌入其中,涉及领域之多、入局机构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在市场掀起了一场以数字IP为主题的数字图片消费狂潮。从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而言,截止到2022年8月,我国数字藏品平台数已超过千家,从今年3月份开始,平均月新增平台数超过百家,超过30家上市企业和大型机构推出所属数藏平台,其中不乏官方组织身影。

本资讯链接: - 链补手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