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券商们盯上加密货币交易

2025-08-04 14:03:38

撰文:Sleepy、Kaori、Peggy

「我最近每天电话会都开到半夜两点。」

说这话的,是一位在传统券商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金融人。他说这句话时,正把手机倒扣在茶几上。他的眼角微微发红,但是语气仍然十分轻描淡写。

他在北京的办事处位于西城区的一座四合院里,两扇大门已经微微掉漆,午后的光斜照进院子,一些灰尘还浮在光束里。他坐在一张老木桌旁,处理着监管、业务合作、项目排期的问题。

从金融业起步十几年,他经历过上一轮金融危机,也在全球市场中打过滚,做基金、跑产品、带团队,几乎跑遍了各大洲。直到这几年,他开始转向一个整个传统金融行业一开始都觉得「没谱」的方向——虚拟资产。

传统金融对于 Web3 的关注,并不是从 2025 年才开始的。如果回溯起点,很多人会提到 Robinhood。

这家以「零佣金炒股」出圈的平台,早在 2018 年就上线了比特币与以太坊交易功能。最初只是作为产品线补充,用户可以像买特斯拉股票一样买币,无需钱包,也无需理解区块链。这一功能在当年没有被大张旗鼓宣传,却在几年后成为爆发点。

去年第四季度,加密货币贡献了 Robinhood 总净收入的 35% 以上,交易量激增 455%,推动交易收入同比增长 733%,达到 3.58 亿美元,这使得加密货币 Robinhood 成为本季度最大的收入来源。2025 年第一季度,加密货币贡献了总收入的 27% 以上,交易收入同比翻了一番,达到 2.52 亿美元。

Robinhood 季度加密资产走势,图源:IO.FUND

推动这场变化的,不是技术,而是成千上万用户的点击。Robinhood 没有讲 Web3 叙事,只是顺应了用户的交易习惯,结果发现加密货币交易不再是边缘业务,反倒成了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

此后,Robinhood 逐步从中心化券商转型为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有了 Robinhood 打样,传统金融终于在 2025 年,不再只是围观加密行业,而是决定集体进场。它们不是来体验 Web3,也不是来投项目,「传统金融会在 10 年内接管加密行业。」

这场传统券商对加密原生的洗牌,我们已经身处其中。

2025 年 3 月,全球最大的零售券商之一、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10 万亿美元嘉信理财集团,宣布将在一年内开放现货比特币交易服务。

2025 年 5 月,作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投行之一,摩根士丹利宣布计划将 BTC 与 ETH 正式接入其交易平台 E*Trade,为散户用户提供直接交易通道。

2025 年 5 月,美国资产规模最大、长期对加密持批评态度的银行摩根大通,宣布将允许客户购买比特币。#p#分页标题#e#

2025 年 7 月,深耕亚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老牌英资银行渣打,宣布面向机构客户开放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交易服务。

它们是主导全球金融系统运作的庞然大物,这些传统金融机构,控制着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进出通道、清算网络和法币支付系统,手里握着着数十万亿美元级别的资产,而作为对比,当前加密市场总市值也只有 4 万亿。

主流资产市值排行榜,图源:Steemit Community

它们正以传统金融合规框架为基准,逐步在加密领域完成布局。当一个机构既拥有合规信任,又拥有用户流量和清结算能力,它就具备了构建加密交易网络的全部要素。

在传统金融体系里,谁掌握开户权限,谁就能掌握资金流向、客户关系,甚至最终的定价权。长期以来,加密交易平台靠上币来定义叙事,靠入金来控制流动性,但如今,被 CEX 抢走近十年的「资产入口」角色,如今正在被传统金融一点点拿回去。

「那些加密交易平台,是时候该焦虑了。」

他的语气仍然克制,没有半分幸灾乐祸。焦虑的根源,可能不只是因为某家机构的入场、某项政策的出台,而是一种行业自觉,加密交易平台可能不再是这张金融桌上,唯一能发牌的那个人了。

留在牌桌上的方法

一位加密交易平台内部人士告诉我们,他最近常在凌晨五点回消息。白天谈合作,晚上盯进度,深夜刷用户社群反馈,几乎没怎么睡觉。

「我们只能在焦虑中求生存。」

他讲的焦虑,是平台之间的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