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中文对话社区:以太坊需要新故事和新用户,EF 内部正在改革

2025-02-20 15:02:37

整理:BlockBeats

2 月 19 日晚,受 FSL 首席营收官 Mable Jiang 邀请,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 Tako App 内的「快闪访谈圈」进行了一次特别快闪文字 AMA。此次访谈已事先向社区征集匿名问题,意在回应社区对于以太坊的未来发展的担忧和困惑。

本次访谈内容涉及 ETH 未来采用和终极叙事、如何看待 L2 和以太坊主链关系、 MegaETH 的中心化定序器方案等。甚至 Vitalik 还回答了社区用户提问其「是否为共产主义者」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近些年来 Vitalik 首次用中文进行 AMA。

以下为本次 AMA 的内容整理:

Q1:在你心目中,今天的以太坊应该是更接近比特币的存在还是世界计算机的存在?你在先前的 X post 中提到,许多对 ETH 持负面看法的人其实只是短期投机者,他们的挫败情绪几乎无法为 ETH 社区带来任何建设性帮助。然而不少 OG ETH-Maxi 的阵营中,也有不少人高调宣传「ETH is money」的理念(例如作为最大 ETH Maxi 媒体的 Bankless),并把 ETH 与 BTC 相提并论,认为它是另一种有竞争力的数字货币形态(甚至可能是更好的货币形态)。对于 ETH 的未来采用,你所设想的终极叙事是什么?

Vitalik:

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还是货币?我认为这两个思维方式是互相兼容的。

如果你需要分辨哪些区块链是「真正去中心化」,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测试:如果他的基金会消失了,链能活下去吗?我有感觉只有比特币和以太坊能很明确回答:当然能。以太坊大部分的开发是基金会之外, 客户端的团队都有独立的商业模型, 现在很多研究者不在基金会里面,除了 Devcon 之外几乎所有活动是独立的。到达这个阶段很难,5 年前以太坊还没有这样。

放弃这些优点为了追求 TPS 是很大的错误,因为总是能有新的链出来,突然有比你还更高的 TPS。但是去中心化和韧性是宝贵的,很少区块链有。

这些特点有利于做一个有长期价值的数字货币,也有利于有好的世界计算机。但是世界计算机也需要解决扩容问题。「世界计算机」的意思并不是「可以同时支撑每个全世界的应用的计算机」,而是「世界的应用可以互相操作的地方」。高性能计算可以放在 L2, 这个没问题。但是这个绝色还是需要 L1 有足够的 scale, 具体的细节可以看在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Vitalik 新文:大幅扩展 L1 仍具有价值,将使应用开发更简单安全》

ETH 就是世界的应用(包括金融,也包括其他的,比如 ENS 等等)适合之间用的数字资产。ETH 也不需要每一个交易放在 L1,但是需要有足够的吞吐量为了让任何想要用 L1 的人至少偶尔能用 L1。所以这里这两个方向也是兼容的:帮助以太坊做到更好的世界计算机的特性也是让 ETH 做更好的数字货币的特点。#p#分页标题#e#

Q2:到了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很多 L2,以 OP stack 系的为主,也有部分 zkrollup 的尝试。很希望听到你对过去几年 rollups 路线的评价,希望是尽量客观的回顾:你觉得什么地方做的比较好,什么地方和当年预想的不太一样;rollups 总体对以太坊是好事还是吸血(我前几天有看到你呼吁这些 L2 回馈以太坊)?ETH 是否真的需要这些 L2?

Vitalik:

以太坊需要 hybrid L1 + L2。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扩容方式大概可以理解成 hybrid L1 + L2, 但是我觉得还没有人足够明确定义哪些交易应该在 L1,哪些交易应该在 L2。

「一切都放在 L2」这个答案比较难接受,因为:

* 这样容易失去 ETH 的 medium of exchange, store of value 等等的位置。如果你担心 L2 偷 L1 的用户,不还给 L1 什么回报,这个问题在一个「L1 几乎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会更严重

* 跨 L2 的操作还是需要 L1. 如果一个 L2 出问题,用户还是需要有办法自己搬到另外一个 L2. 所以有一些很难避免 L1 的 use case. 我在这里关于这个话题写了文章:《Vitalik 新文:大幅扩展 L1 仍具有价值,将使应用开发更简单安全》

「一切都放在 L1」这个答案也比较难接受,因为:

* 如果 L1 支持很多交易,容易变中心化,即使用 ZK-EVM 等等的技术

* 世界对链上的交易的需求是无限的,不管 L1 的 TPS 多高,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应用需要 10 倍更多 TPS(比如,人工智能,小额支付, 小额预测市场,等等)

* L2 不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