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正在诞生第一批 AI 原住民

2025-02-27 11:22:12

作者:大老狗,X博士

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Deepseek横空出世,讨论热潮也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从deepseek霸榜全球应用商店,到各种卖AI课、用deepseek算八字、老年人用AI写诗、让AI模仿鲁迅锐评......

这些我都微微一笑,没什么好吃惊的。

直到看到一个小红书帖子,我惊了:

一位用户为解决编程效率问题,拍视频教大家怎么用AI辅助写代码。

这里需要用到一个AI编程软件Cursor,在输入指令后,一个C++贪吃蛇小游戏就做好了。

懂编程,能熟练运用AI......你一定认为这是个从事编程工作的科技博主吧?

错!这位“教师”@喜欢编程的杨同学 只有10来岁,还是个小学生。不仅如此,点开他的小红书主页,我们还能看到他教大家如何用AI提高背单词效率,推荐自己看过的算法书,甚至宣布准备参加美国的编程比赛——信奥赛。

喜欢编程的杨同学 小红书主页

刚刷到这条笔记的时候确实震惊,我怎么会在小红书刷到这种科技、极客的内容?小红书不是那个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社区了?

越刷我越发现,小学生玩转AI的内容并不是个例。我在小红书上,竟然看到了一批分享AI内容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往往只有十岁左右,却能熟练运用AI、详细阐述就连成年人都难以理解的术语。

此时此刻,未来的分界线已经产生了。

因为,这些玩转AI的孩子,不就是传说中的AI原住民吗?!

电影《人工智能》 (2001)

AI原住民与未来分界

为什么说AI原住民的产生,标志着未来的分界?

提这个问题,并不是刻意搞点耸人听闻的。其实早在几年前,关注未来、前沿的硅谷圈子中,就已经有了关于“AI原住民”(AI Native generation/Gen AI)的讨论。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文章的标题,是不是都带着一股科幻味道?仿佛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

认识AI原住民

“AI 原住民” Z 世代乐于站在前沿

而关于AI原住民的特质,有篇文章总结得挺有意思,叫《2025 marks the beginning of Generation Beta, the AI-native kids》,说他们有三大特点:

1. 他们是2010年后出生的。#p#分页标题#e#

2. 他们从小接触AI,天生就会用,就能理解。

3. AI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面的重点是出生时间。因为从历史维度来说,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带动分水岭的产生,让前后两代人拉开极大的差距。而这两代人在思维、认知层面,总会产生巨大差别。

这种代际的巨大差别,最近一次的案例,就是大家亲历过,却很少深究的“互联网原住民”的爆发。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对于大众来说是绝对的新鲜事物。有些老派的专家,在互联网刚出现时,也曾大大的质疑和唱衰,他们非但没能从中预见未来,还认为互联网除了聊天和卖黄色东西,根本没啥商业价值。

这其中,有家网上书店曾在初创阶段备受质疑,理由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卖的图书看不见摸不着,体验很差”、“网店不像实体店有活人店员服务”等等,而这家被质疑的书店,就是日后营业额超过3800亿美元的亚马逊

当时的大部分人完全不能理解,未来几年之内,所有的小学生、中学生都会熟练聊起QQ,一群完全不是文学家的少年创造出网络文学,一群网游少年把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抬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首富的名字叫陈天桥。

早期互联网原住民的互动——还处于萌芽阶段,没人会想象这种聊天会产生QQ,会产生一个互联网巨头。

还记得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