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风的区块链原点,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代币经济引擎

2025-03-20 11:05:09 9426

撰文:Will 阿望

时间来到 2025。对于圈内人而言,这个历经漫长时间发展(十余年),穿越数次牛熊跌宕起伏且波澜壮阔的加密市场,每一个存留至今的代码 Ticker,我们都可以如数家珍,并且多少都带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

然而,实际上加密资产的规模仅为 3 万亿美元,相较于 400 万亿 - 600 万亿美元的传统金融市场,体量还不足 1%。尽管去年由 Grayscale 推动,颠覆性攻入华尔街的比特币 ETF,目前看来依旧难以扛起数字黄金的大旗,与纳斯达克共振,与 REAL 黄金背离。

在这样一个我们如此趋之若鹜的加密市场中,到底是幸存者偏差?还是新金融革命的试验田?

就像肖风博士所说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区块链(Blockchain)的原点出发,从第一性原理来看,从基础出发,来审视如今备受热议的数字货币 / 加密资产,加密市场,以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新金融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以单一的维度去看加密资产,例如美国 SEC,可能就仅仅会把这些资产区分为商品与证券;如果从宏观的维度去看加密市场,可能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细分板块;但是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看区块链,并结合前几次工业革命 / 科技革命,那么作为新金融基础设施的区块链必将会呈现出一幅大航海时代,扬帆起航,乘风破浪的图案。

这一切都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因此,我们要回归初心,探究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1.1 区块链第一性原理

区块链的第一性原理,并非单一技术,而是去中心化、密码学、共识机制、透明性、激励机制等要素的系统性结合。那么这些系统性的结合,在中本聪 2008 年的一纸论文中得到体现:

比特币白皮书,通过结合多种创新科技和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设计,希冀改变以传统银行为核心的中心化金融体系,解决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中心化信任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方式(a peer-to-peer version of electronic cash (system) would allow online payments to be sent directly from one party to another without going through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从比特币的视角延伸,区块链的禀赋,就是金融基础设施,本身的构造初始就是用于解决支付清算的最终一致性问题。构建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能够发挥出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近乎即时的结算、24/7 全天候可用、交易低成本,以及数字货币 Token 本身的可编程性、互操作性、与 DeFi 可组合性带来的无限可能。这都是传统金融支付体系所渴求和难以实现的。#p#分页标题#e#

投资人 Will Wang 对此给了很好的一个总结:In Trustless We Trust。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我认为就是:一万年。

1.2 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价值的跨时间、跨空间期限错配。这一本质千年不变。但服务方式在变:从无银行到有银行,从无央行到有央行。

基于区块链的新金融,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金融的效率:

A. 跨时间

一方面体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等于我今天当下去用明天的钱,我要为明天的借款支付一个时间利息。这种利率模型通过 DeFi 来运行,将会解锁传统银行资金周转(一年 12 次)的极限,资金效率会极大地提升。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即时结算,从香港到美国的汇款通过 Web3 支付实现秒到账,近零手续费,无需五家机构对账,这就是最优的选择。

B. 跨空间

最直观的案例就是,在 2023 年,股神巴菲特通过发行接近「0」利率的日元债券,重仓投资高回报的日本商社。但是,金融服务方式中的银行,央行等机构,会是价值全球流动的卡点和阻碍。这正是新金融能够突破的点:全球范围内,跨空间的价值配置。在区块链及 Web3 行业并没有出海一说,因为我们 Day One Global,我们不一样。

C. 价值

稳定币、合成美元或专用货币本质上是一个与美元挂钩的 Token,通过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凸显货币的本质属性,加强其核心功能,提升货币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除此之外,区块链上流通的 Token 承载的可以是其他资产,例如 Tokenized MMF,那么这种价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http://lianbushou.com/news/65503.html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