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倒计时:4 月 2 日关税落地会如何影响后市?

2025-03-27 18:59:01

撰文:Luke,火星财经

今天是 2025 年 3 月 26 日,距离备受瞩目的「4 月 2 日关税落地日」仅剩不到一周。这一天被特朗普政府称为「解放日」,承载着重塑美国贸易格局的雄心。然而,随着媒体风声渐起,这场政策大戏的剧本似乎并非外界期待的那般激进。与此同时,加密市场——这个对宏观风吹草动格外敏感的领域——也在关税阴影下蠢蠢欲动。

关税落地日的「温和转向」?

最新消息显示,4 月 2 日的关税政策可能不会完全兑现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此前描绘的宏伟蓝图。他曾设想一个「三层叠加」的关税体系:以对等关税为基础,辅以特定行业和特定国家的针对性加税。然而,近期传言指出,后两者或将有所退让。这就好比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宴,最终端上桌的却是一份简装套餐——少了些佐料,但主菜仍在。

为何会出现这种调整?原因不难推测。特朗普团队深知,关税是柄双刃剑。自上任以来,其贸易政策已让全球市场经历剧烈震荡:美股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供应链压力推高物价,甚至连鸡蛋都成了「奢侈品」。若此时再将关税推至极限,美国经济可能率先承压。高盛经济学家警告,尽管表面风平浪静,这种「温和姿态」背后潜伏着「负面意外」的风险。市场预期对等关税税率约为 9%,但高盛估计实际数字可能翻倍至 18%。这差距足以让交易员们屏住呼吸,等待靴子落地。

与此同时,4 月 1 日即将发布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审查报告》将成为关键风向标。这份报告将揭示美国对贸易伙伴的调查倾向,直接影响后续关税的节奏与力度。若报告指控某些国家「薅羊毛」行为明显,特朗普可能借机加码;若基调偏软,市场或许能迎来短暂喘息。无论如何,这份报告都将是解读「解放日」剧情的预告片。

川普的算盘——公平,公平,还是 TMD 公平?

要理解关税落地的逻辑,不妨听听特朗普团队核心成员的表态。近期,财政部长贝森特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 All-in Podcast 中袒露心声。卢特尼克回顾历史,指出 1880 至 1913 年间,美国完全依赖关税维持财政,无需征收所得税。二战后,为扶持全球重建,美国主动降低关税,却让其他国家保留了高壁垒,沦为「贸易最开放」的吃亏者。例如,美国汽车出口某国需缴纳 20% 关税,而对方车辆进入美国仅需 5%。这种不对等让特朗普拍案而起,直言:「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特朗普的意图清晰可见:一是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吸引制造业回流;二是为财政创收,填补 2 万亿美元的赤字窟窿。卢特尼克抛出「三驾马车」计划:关税增收、主权基金投资、以及「移民金卡」项目——后者据称一天能卖出 1000 张,特朗普更乐观地预计能吸引 100 万买家。至于赤字的另一半,则寄望于「政府效率部」削减 1 万亿浪费开支。这部门的目标是将每年 6.5 万亿财政支出的 25%「肥肉」剔除,听起来雄心勃勃,但执行起来无疑步步惊心。#p#分页标题#e#

财政部长贝森特则从宏观视角剖析问题,列出美国经济的三大痛点:债务高企、通胀失控、制造业衰退。他的药方包括削减开支、重塑贸易体系、振兴中产阶级。与卢特尼克的激进不同,贝森特强调「循序渐进」,避免因大刀阔斧引发经济衰退。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也在 Bloomberg 采访中补充,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手握谈判王牌,有能力逼迫对手低头。这份自信源于实力,但能否转化为胜局,还需看对手如何接招。

关税落地可能呈现两种路径:

一是对手妥协,降低对美关税,美国胜出,美股上扬;

二是针锋相对,特朗普被迫加码,短期双输,美股承压。短期内,后者概率更高,毕竟全球博弈中鲜有人愿率先示弱。但长期看,凭借消费市场的筹码,美国或能逐步扭转贸易失衡。

美联储的迟缓反应与美股的未尽之底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贸易格局,还通过通胀与货币政策传导至资本市场。回顾 2020 年,新冠疫情引发的通胀飙升曾让美联储措手不及。起初,美联储坚信通胀是「暂时性」的,但到了 2021 年底,主席鲍威尔不得不向国会承认判断失误,宣布放弃「暂时性」一词,随后开启大幅加息周期。据彭博社数据(见图表 1),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疫情初期飙升至 500 点以上,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