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买币的风,已经吹到了 AI 山寨币上

2025-06-13 18:06:13

撰文:深潮 TechFlow

质疑微策略,理解微策略,成为微策略。

自2020年 MicroStrategy率先将比特币(BTC)纳入资产储备以来,越来越多的美股上市公司乃至全球企业纷纷效仿,持币已成为一股显而易见的股票币圈化风潮。

截至2025年,持有加密资产的公司数量已从最初的个位数激增至数十家。

然而,这股公司持币的风潮已分化为多股不同的潮流:

比特币凭借其最强共识仍是稳妥之选;以太坊(ETH)和Solana(SOL)因广泛认可的基础也吸引了不少跟随者;

如今,这股公司买币的风甚至吹向了市值更小的山寨币领域,比如AI板块中的 Fetch.ai 的 $FET 和 Bittensor 的$TAO。

回顾历史,ETH 曾在2022年6月单日下跌约26.7%,SOL 在2022年11月因FTX破产跌幅达43%,而AI币的脆弱性更为明显—— 比如 DeepSeek开源AI模型的问世曾引发市场链上 AI Agent 代币们集体回撤。市值更大一点的 FET和TAO,近30天波动率分别约15%和18%。

上市公司配置这些波动性更高的山寨币,这个玩法可行吗?

谁在布局 AI 币?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审视哪些公司已在布局这些AI代币,以及背后的战略与风险。

  1. Interactive Strength (TRNR):买 FET,健身+AI 大跃进

Interactive Strength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要销售专业健身器材以及相关的数字健身服务,旗下拥有CLMBR 和 FORME 这两个品牌。

通俗一点,就是通过卖健身镜和攀爬机等硬件设备,辅以配套的健身课程和数字平台。

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市值约 840 万美元。

6月11日,该公司宣布计划投入5亿美元买$FET代币作为加密战略储备,该公司计划使用这些代币来支持 AI 驱动的健身产品。

公司 CEO Ward 表示:选择 FET 而不是比特币等更广泛持有的资产,反映了该公司将 Fetch.ai 的技术纳入其产品供应的计划。

目前,Interactive Strength 已从ATW Partners 和DWF Labs手上拿到5500万美元启动资金。

这笔资金的来源是所谓的“证券购买协议”,简单说就是该公司卖股票给上述投资人换现金,而购买的 FET 代币由BitGo这家专业托管机构看管;另外交易方式选了直接从市场购买 FET 而非场外交易(OTC)。

ATW Partners是一家私募股权巨头,DWF Labs则是加密圈的资深做市商,他们为何肯掏钱?

答案可能藏在利益捆绑里。

ATW看中 TRNR 的健身+AI故事,DWF 则也有做市 $FET的需求。

DWF Labs 在2024年9月从Fetch.ai收到了1000万FET,然后向交易所存入了这些FET,并对FET进行了做市。#p#分页标题#e#

毕竟,现在 5亿美元若全到位,可买约 641 万枚$FET(按时价 0.78美元/枚计算),直接在市场上买的话短期内或许会对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消息公布后,市场倒是很买账。

11日 TRNR 的股价上涨15%,$FET也跟涨7%,截止目前已有所回落。

但和之前一些买 ETH 的公司一样,该公司的总市值只有840万美金,要亿融资 5亿买 FET 难度不小,得一步一步拉高股价。若市场冷却或$FET生态没戏,这钱可能打水漂。

短期看,这步棋像场豪赌;长期看,成败或在于AI健身业务是否有落地空间。

  1. Synaptogenix (SNPX):买TAO, 生物科技公司借大佬牵线翻身

Synaptogenix 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布约他汀(Bryostatin-1)的产品,主要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该公司市值仅 500 万美元。

6月9日,该公司宣布初始投入1000万美元购买Bittensor的$TAO代币,计划逐步增至1亿美元的购买量。

至于资金,初期来源于公司现有现金储备,未来拟通过5.5亿美元的Series D可转换优先股私募补充。和微策略的玩法类似,持有者初始持有优先股(享有固定股息),在特定条件下如股价达到约定价格时转换为普通股,SNPX以此吸引机构资金(对冲基金或家族办公室)。

这笔买币的交易,背后的操盘手是投资圈知名人物 James Altucher。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