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大法案”背后:一场将美债堰塞湖导向稳定币的金融实验

2025-07-01 09:32:56

作者:Mask,W3C DAO

美国国会大厦里,一项名为“美丽大法案”的立法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德意志银行最新报告将其定性为美国应对天量债务的“宾夕法尼亚计划”——通过强制稳定币购买美债,将数字美元纳入国家债务融资体系。

这一法案与《GENIUS Act》形成政策组合拳,后者已强制要求所有美元稳定币必须100%持有现金、美债或银行存款。标志着对稳定币监管的根本性转变。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机构以1:1美元或高流动性资产(如短期美债)作为储备,并禁止算法稳定币,同时建立联邦与州级双轨监管框架。其目标明确:

  • 缓解美债压力:强制稳定币储备资产投向美债市场。据美国财政部预测,到2028年全球稳定币市值将达2万亿美元,其中1.6万亿美元流入美债,为美国财政赤字提供新融资渠道。

  • 巩固美元霸权:当前95%的稳定币锚定美元,法案通过“美元→稳定币→全球支付→美债回流”的闭环,强化美元在数字经济的“链上铸币权”。

  • 推动降息预期:德银报告指出,法案通过施压美联储降息以降低美债融资成本,同时引导美元走软提升美国出口竞争力。

美债堰塞湖,稳定币成政策工具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2025年需偿还的本金加利息高达9万亿美元。面对这座“债务堰塞湖”,特朗普政府急需开辟融资新通道。而稳定币,这一曾经游离在监管边缘的金融创新,意外成为白宫的救命稻草。

据波士顿货币市场基金研讨会传出的信号,稳定币正被培育为美债市场的“新买家”。道富环球投资顾问CEO Yie-Hsin Hung直言:“稳定币正在为国债市场创造可观的新增需求。”

数字说明一切:当前稳定币总市值2560亿美元,其中约80%配置于美国国库券或回购协议,规模约2000亿美元。尽管仅占美债市场不足2%,但其增速令传统金融机构侧目。

花旗银行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市值将达1.6至3.7万亿美元,届时发行商持有的美债规模将超1.2万亿美元。这一体量足以跻身美债最大持有者行列。

于是稳定币成为美元国际化的新工具,例如USDT、USDC等头部稳定币持有近2000亿美元美债,相当于美国国债的0.5%;若规模扩至2万亿美元(80%配置美债),持有量将超过任何单一国家。这一机制可能:

  • 扭曲金融市场:短期美债需求激增压低收益率,加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削弱传统货币政策效力。

  • 削弱新兴市场资本管制:稳定币跨境流动绕过传统银行体系,削弱汇率干预能力(如2022年斯里兰卡因资本外逃爆发危机)。

    #p#分页标题#e#
法案解剖刀,监管套利的金融工程

“美丽大法案”与《GENIUS Act》构成精密政策组合。后者作为监管框架,强制稳定币成为美债“接盘侠”;前者则提供发行激励,形成完整闭环。

法案核心设计充满政治智慧:当用户用1美元购买稳定币时,发行商必须用这1美元购买美债。这既满足合规要求,又实现财政融资目标。Tether作为最大稳定币发行商,2024年净购买331亿美元美国国债,跃居全球第七大美债买家。

监管分级制度更显露扶持寡头的意图:市值超100亿美元的稳定币由联邦直接监管,小玩家则交给州级机构。这种设计加速市场集中化,目前Tether(USDT)和Circle(USDC)已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

法案还包含排他性条款:禁止非美元稳定币在美国流通,除非接受等效监管。这既巩固美元霸权,又为特朗普家族支持的USD1稳定币扫清障碍——该币种已获阿布扎比投资公司MGX的20亿美元投资承诺。

债务转嫁链,稳定币的救市使命

2025年下半年,美国国债市场将迎来1万亿美元供给增量。面对这一洪峰,稳定币发行商被寄予厚望。美国银行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指出:“如果财政部转向短债融资,稳定币带来的需求增量将为财长提供政策空间。”

机制设计堪称精妙:

- 每发行1美元稳定币,需购买1美元短期美债,直接创造融资渠道

- 稳定币需求增长转化为制度性购买力,降低政府融资不确定性

- 发行商被迫持续增持储备资产,形成自我强化的需求循环

金融科技公司Paxos投资组合主管Adam Ackermann透露,多家国际顶级银行正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