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交易所围猎小红书

2025-08-06 10:08:31

撰文:Ada,深潮 TechFlow

“听说小红书得有 1 万粉才能应聘币安校招?”

一张小红书截图在加密求职群里炸开了锅。

“比 985 学历还难,”有人在评论区调侃。

实际上,在币安的官方 JD 里,并没有“硬性粉丝门槛”,但却明确写着:“有成功运营社交媒体账号经验者优先,尤其是视频、小红书、AI 相关内容方向。”

这并非一纸玩笑。加密 KOL“AB Kuai.Dong”在 X(推特)上直言:

“各大交易所对小红书的态度,已经从‘要不要做’,变成了‘能不能做大’,现在甚至专门招聘有小红书起号经验的应届生。”

从微博、推特、抖音,到如今的小红书,交易所们的营销战场正在悄然转移。

这次转向,并非一时冲动。

2023-2024 年间,小红书的用户画像发生了关键变化:投资理财、海外生活、远程办公类内容呈指数级增长;25-35 岁、一二线城市、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占比超过 60%。

这些人,恰好是加密货币交易所最想争夺的核心用户。

在这个以美妆、穿搭起家的平台上,交易所们小心翼翼地试探平台边界,用街采视频、职场故事、财富笔记,包装着自己的“野心”。

小红书,真的是加密行业新的增长乐园吗?

币圈流量迁徙史

要理解交易所为何押注小红书,先要看懂一部“加密流量迁徙史”。

在很多老币圈人的记忆里,微博长期是中文加密世界的舆论中心。

2017 到 2022 年间,各大交易所高管在微博上隔空互撕、抢人设、放狠话,俨然是行业的“公开擂台”。大量新人也是在微博加密博主的科普与喊单中完成了人生第一笔交易。

彼时,比特币每逢大涨,某家交易所就会斥资买下微博热搜,让“比特币暴涨”等词条冲上榜单,吸引无数散户围观。

然而,一切在监管落地后戛然而止。随着政策收紧,孙宇晨、何一等行业 OG 账号被关停,大量 KOL 也被彻底清理。各路人马被迫迁徙,最终汇聚到今天的 X(推特)上,形成了新的中文加密社交圈。

如今的 X (Twitter)当然是加密世界最大的“广场”——Vitalik在这里发布以太坊升级进展,CZ在这里回应质疑,各路KOL在这里唇枪舌剑。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它太“圈内”了。

经过多年的流量争夺,潜在的加密新用户早已被挂着邀请链接的 KOL 们瓜分殆尽,如今的市场更像是一场存量用户之间的拉锯战。

而对于广大华语用户来说,推特始终隔着一层玻璃墙,无法触及下沉市场,也难以撬动更广泛的受众。#p#分页标题#e#

抖音也曾被视为潜在的“加密流量金矿”。它有着无与伦比的内容爆发力,但问题在于:这种爆发很难沉淀。

快餐式的内容消费,很难建立起金融产品需要的信任感。

“抖音内容的生命周期太短,”新媒体分析师游牧志评价道,“它的设计初衷是曝光和流量,而不是信任。出了抖音,生命力就会快速消减,影响力很难沉淀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

B 站一度承载了交易所的教育内容,从“币种科普”到“策略教学”,都是获取新人流量的窗口。

和微博遭遇的困境一样,随着监管趋严,“比特币”“交易所”这样的词汇被系统性限流,创作者们疲于应对,交易所的投放也逐渐失去了稳定性。

与这些旧战场不同,小红书在过去两年完成了一次安静却彻底的进化。

这里已经不只是美妆、穿搭的分享社区。关于投资理财、科技探索、海外生活的内容以指数级增长,25-35 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二线城市用户的占比超过六成。

这群人,恰恰是加密交易所梦寐以求的核心客群。

更重要的是,小红书的流量分发方式完全不同于抖音。

它不依赖头部博主的垄断,而是让只有 1000 粉丝的 KOC 也能获得显著曝光。比如小红书上一位普通用户发布的“Bybit 还能开卡,抓紧时间”的帖子,可以收获数千次赞同与互动。

小红书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它天然的“信任链条”。

和公域流量平台不同,小红书的社区以人感为中心。用户会在评论区与博主互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