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ChatGPT,我有很多种感情,但唯独不包括害怕

我试用ChatGPT到现在已经有两天了。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我用的不多,跟朋友圈里的那些“ChatGPT调试大师”(数量可达上百人)不可同日而语。在我目力所及之处,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几百个专门的“ChatGPT讨论群”,24小时不间断地分享着各种聊天截图。根据我的观察,与ChatGPT聊天的人主要分为如下三类:

  1. 专业人士,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圈的,也包括泛信息技术圈的。这些人是真正的内行,不过数量很少。作为一个外行,我无法对他们的研究发表任何有价值的意见。
  2. 严肃正视人工智能的人,他们普遍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取得的巨大进步,认为“技术奇点”的到来已经指日可待。具体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意义,他们又可以分为乐观派、中立派、悲观派,毋庸赘述。
  3. 挑刺党,热衷于向ChatGPT投喂它不熟悉、暂时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然后洋洋自得地把聊天记录贴出来,以此证明“人工智能不过如此”。其实,挑刺党也分两种,第一种是真的鄙视人工智能的,第二种是心虚的。到底哪一种占多数?我真的不知道。

“挑刺党”的工作,虽然很无聊,但绝不是毫无意义。因为ChatGPT是基于机器学习原理开发出来的,它的聪明程度取决于得到了多少外部信息投喂。例如,前几天有人问它“怎么看《原神》”,它竟然回答“《原神》是腾讯开发的”,这就是对相关信息接触太少的结果;现在再去问它相同的问题,答案恐怕就不一样了。站在帮助人工智能成长的角度看,“挑刺党”越多越好,每一个刁难性的偏题怪题,都可以帮助ChatGPT在“知识内卷”的道路上飞速前进。很惭愧,我本人使用ChatGPT的时间很短,没有对它的知识积累发挥什么作用。

毫无疑问,现在的ChatGPT已经具备了完成大量重复性劳动的能力。大厂员工让ChatGPD帮忙写日报、周报,决不仅仅是一个段子,因为在我的微信好友里已经有这么做的了,还得到了不错的反馈。在大型组织干过活的人都知道,每天的工作有90%以上是重复性的、不需要创造力的;甚至有90%以上的岗位,在设立的时候就排除了创造性因素。这些重复性的工作,今后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

请注意,上面说的“重复性工作”,不仅包括客服、技术支持、日常运营之类的“基层白领”岗位,也包括很多看似高大上的岗位。以互联网公司为例,大量的产品岗、商分岗,乃至一部分技术开发岗,干的其实都是抄来抄去、修修补补的活儿;又以券商研究所为例,很多岗位的主要工作就是写周报、写月报、查数据、回邮件——这些岗位也有可能慢慢消失。当然,消失的速度不会很快,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唯独不能背锅。

本资讯链接: - 链补手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