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16年,比特币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2025-01-13 11:54:06

作者:木沐,白话区块链

多年来,加密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比特币最大的风险是拿不住”,本质上“拿不住”属于认知和信息差的问题。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至今,16年过去了,很多人依然觉得比特币“虚无缥缈”而担心不已。与其说探讨“比特币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不如说是探讨人们对比特币存在的最大的忧虑到底是不是多余的……

01、加密资产的“虚拟”属性

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一直有一个加密社区认为偏负面的分类:“虚拟”资产。当人们提到“虚拟”二字,自然而然会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一听就不像是“正规”、“正经”的东西。因此反对者有一个观点:虚拟资产没有信用背书,货币必须以信用和实物交换为基础,虚拟资产终究是一场梦。

上述观点之所以深入人心,确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为根据常识,美元也好日元也好,背后是美国、日本的国家信用在背书和担保,有稳定的购买力。不知来源何处的加密资产自然没有这些保证,如何令人信任?

其实,这个观点忽略了加密资产背后的技术价值也没有搞清楚“共识”是怎么一回事,比如区块链技术、Web3、去中心化金融等概念已经在全球支付、清算等领域体现出实际落地应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加密资产背后的价值“共识”与信用背书产生的共识本质上是一个东西。

之所以货币需要信用背书,是因为人类社会结构复杂,需要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心化组织来充当信用中介以提供共识基础,而对去中心化的东西来说,就像黄金、河里的石头等自然资源,物理特性就它们的天然的共识,即便没有国家信用背书,所有人的共识里,石头是硬的,黄金总是闪亮不生锈且值钱。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类社会能够使用贝壳币、石币、黄金作为货币的基本原理。

简而言之,决定某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不是它有没有信用背书,而是因为它具有共识。

诞生16年,比特币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02、美国的收割工具?

近年来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美国对加密资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不仅加密资产以美元定价,美股上市的加密资产现货ETF更是流入上千亿的资金,大量美股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都持有比特币,现在更是即将就任的新总统也对美国的加密资产优势“势在必得”。

美国对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以及市场行业上下游的监管、掌控力度越来越大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忧甚至认为这又将像美元一样成为美国收割世界的工具。#p#分页标题#e#

这个担忧确实不无道理,话语权越大,就越能左右加密市场,那么全球散户被“收割”也只是随手可及的事情。参考之前美国收割逻辑,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和美元霸权,将全球资金吸引到虚拟货币市场中,如果加密资产价格暴跌,最终可能导致资本回流美元资产,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符合“美元收割”的逻辑。

当然,这个担忧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资产其实并非美国发起和主导,更多是来自民间力量通过科技创新自下而上的“变革”推动的。美国华尔街等资本也是在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成熟之后才陆续布局,因此这算不上美国提前计划好的“阴谋”而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诞生的一个领域。

另外,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公共区块链,在技术上不太可能被掌控,即便一些矿池和服务机构部署在美国,但毕竟其分布式的节点广泛遍布全世界,即便美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监管或者法规限制本地节点作出审查交易之类的行为,但海外节点依然可以提交并发布交易。就好比遍布全球的金矿,当地部门可以下令当地金矿停工,但完全不能命令和左右别的地区金矿的运转。

再者说,美国之所以通过美元霸权收割全球,那是因为它对美元的绝对控制权,但美国能像控制美元一样控制比特币吗?不能 ,但美国可以像主导黄金、石油等世界主流资产和现代科技一样主导比特币。

相反,美国也可以让比特币在特定范围内一定程度被边缘化,不过无法杀死它(如果能,早就死几百回了)。当然,考虑到利益关系捆绑,美国不太可能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