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VC,加密领域成为KOL的“致富宝典”

来源:bloomberg

编译:Ning

KOL,对于加密领域而言,无疑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由于往往坐拥庞大的追随者,在影响力的作用下,他们通常既可作为引流的利器,但又是割韭菜的强有力对象。用不太恰当的比喻,KOL们既可做裁判,又可做运动员。

但对于加密这个情绪与流动性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相比机构更为接近第一线投资者的KOL们,在很大程度上利大于弊,毕竟,发币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但流动性却是无价的。显然,项目方也嗅到了这股东风。

近月来,有关KOL与VC之间的讨论不绝于耳,由于KOL往往具有更短的解锁期与更低的估值折扣,但相比于VC不仅要真金白银大额投入且还要在销售、运营、技术方向共享资源,KOL很多时候似乎仅仅是发几个推文的功夫就已结束了义务。

对此,部分VC怨声载道,就连散户们也认为KOL是牛市中更容易获得利益的存在。但事实是否是如此?

在种种争议中,彭博社于日前发布了一篇对于KOL轮的深度报道,对KOL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以下是陀螺财经的全文编译:

时间线回到3月,彼时的加密货币市场正蓬勃发展,比特币持续创下历史新高,数十亿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现货ETF。而在其中,有一个特殊的投资者群体比其他大多数投资者更加欢呼雀跃。

在当时,初创公司Monad Labs完成了新一轮募资,包括Paradigm在内的风险投资人给出的估值高达30亿美元。依据加密货币的标准,Mona已然是募资交易规模非常庞大的项目,但它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据知情人士称,一些被业内称为 "KOL "的人获准仅以五分之一的 Paradigm估值进行投资。

这些所谓的"KOL轮"与美国监管机构近年来打击的名人营销颇为相似,随着数字资产从熊市中崛起,"KOL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加密世界的一大奇景。相比于名人交易,其中获得优惠条件的投资者更可能是加密作者或者大V,而非常见的营销对象运动员或其他明星。

根据对KOL、企业家和法律专家的采访,作为推广加密货币项目的回报,KOL 通常会获得估值折扣和更短的锁定期等多种优惠条件。近月来,类似交易已成为争议的根源,反对者聚焦于信息披露不充分和散户投资者面临的潜在风险。

几位了解此类交易的行业人士表示,至少存在一部分初创企业在融资时没有要求KOL披露项目关联关系,这显然违反了美国的相关规定。

当然,目前没有迹象表明Monad Labs的融资违反了任何美国证券法规。一位投资人称,公司没有对KOL提出任何明确要求,而首席执行官Keone Hon则拒绝评论对这类投资者给予了哪些锁定条款和披露规则。

本资讯链接: - 链补手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