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稳定币成为货币的三大挑战——流动性、主权与信用

2025-07-06 22:56:52

作者:Sam Broner

编译:深潮TechFlow

传统金融正逐步将稳定币纳入其体系,而稳定币的交易量也在不断增长。稳定币因其快速、几乎零成本且易于编程的特性,已经成为构建全球金融科技的最佳工具。从传统技术向新技术的过渡,意味着我们将采用根本不同的商业模式——但这一转型也将带来全新的风险。毕竟,以数字化资产为基础的自托管模式,与依赖登记存款的银行系统相比,是对数百年来银行体系的一次颠覆性变革。

那么,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企业家、监管者以及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解决哪些更广泛的货币结构与政策问题?

本文深入探讨了三大挑战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传统金融领域的建设者,都可以从中找到当前的关注重点:货币的统一性;美元稳定币在非美元经济体中的应用;以及由国债支持的更优货币可能带来的影响。

1.“货币的统一性”与统一货币体系的构建

“货币的统一性”(Singleness of Money)是指在一个经济体内,无论货币由谁发行或存储在哪里,各种形式的货币都可以以固定的比例(1:1)互换,并用于支付、定价和合同履行。货币的统一性表明,即使有多种机构或技术发行类似货币的工具,经济体内依然存在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无论是你在摩根大通账户中的美元,还是富国银行账户中的美元,亦或是 Venmo 的余额,都应始终与稳定币等值——且始终维持1:1的比例。这一原则成立,即便这些机构在管理资产的方式上存在差异,且其监管地位也有显著但常被忽视的不同。

美国银行业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确保美元可互换性并不断改进相关系统的历史.

全球银行、中央银行、经济学家和监管机构推崇“货币的统一性”,因为它极大地简化了交易、合同、治理、规划、定价、会计、安全性以及日常交易。而如今,企业和个人早已将货币的统一性视为理所当然。

然而,“货币统一性”并非目前稳定币的运行方式,因为稳定币尚未与现有基础设施充分整合。举例来说,如果微软、一家银行、一家建筑公司或一位购房者尝试在自动做市商(AMM)上兑换 500 万美元的稳定币,由于流动性深度不足导致的滑点,该用户将无法实现 1:1 的兑换比例,最终获得的金额会低于 500 万美元。如果稳定币要彻底变革金融体系,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一个普遍的按面值兑换系统将有助于稳定币成为统一货币体系的一部分。如果稳定币无法作为统一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潜在功能和价值将大打折扣。

目前,稳定币的运作方式是由发行机构(如 Circle 和 Tether)为其稳定币(分别为 USDC 和 USDT)提供直接赎回服务,这些服务主要面向机构客户或通过验证流程的用户,且通常伴随最低交易额度。#p#分页标题#e#

例如,Circle 为企业用户提供 Circle Mint(前身为 Circle Account)来铸造和赎回 USDC;Tether 则允许经过验证的用户进行直接赎回,通常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例如 10 万美元)。

去中心化的 MakerDAO 则通过其 Peg Stability Module(PSM)模块,允许用户以固定汇率将 DAI 兑换为其他稳定币(如 USDC),实质上充当了可验证的赎回/兑换机制。

虽然这些解决方案有效,但它们并非普遍可用,且需要集成商与每个发行机构逐一连接。如果没有直接集成,用户只能通过市场执行的方式在稳定币之间兑换或“下车”,而无法按面值结算。

在缺乏直接集成的情况下,某些企业或应用可能声称能够维持极窄的兑换区间——比如始终以 1 个基点的差价将 1 USDC 兑换为 1 DAI——但这一承诺仍然取决于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空间以及运营能力。

理论上,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可以统一货币体系,但它们伴随着诸多问题——隐私担忧、金融监控、受限的货币供应、创新速度放缓等——因此,模仿现有金融体系的更优模型几乎注定会胜出。

对于建设者和机构采用者而言,挑战在于如何构建系统,使稳定币能够像银行存款、金融科技余额和现金一样,成为“纯粹的货币”,尽管在抵押品、监管和用户体验方面存在差异性。将稳定币纳入货币统一性的目标,为企业家提供了以下建设机会:

  1. 广泛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文链接: - 链补手